大家都很熟悉智利,但也有很多朋友不熟悉。歐洲國家和非洲國家對智利有什么不同的理解?當談到葡萄酒時,外國說拉菲,法國和五個名莊這些不再是當前的趨勢。中國有多少人買得起真正的拉菲?當然了,高性價比的智利葡萄酒是我們日常消費的紅酒。
為什么說智利葡萄酒性價比高?這就要從幾個方面好好分析:
一,從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來講。智利位于南美洲,南北長4200公里,東西寬96.8至362.3公里,是世界上較狹長的國家。它東倚安第斯山脈,西瀕太平洋,南接南極洲。由于這個因素使智利的氣候帶具備了多樣性,為釀造優質葡萄酒提供了許多優越的條件。
智利中部是葡萄的集中產區,屬于地中海氣候。夏季炎熱干燥,冬季溫和多雨。夏季是葡萄的生長旺季,雨水少就更易獲得優質健康的葡萄。而夏季安第斯山脈上的積雪融水,也為葡萄生長提供水源。太平洋持續吹來的冷風幫助降低氣溫,使得智利的夏季沒有典型地中海氣候那么炎熱。
智利的日照非常充足,特別是南極洲的臭氧空洞使得夏天的紫外線格外強烈。葡萄是喜光植物,陽光直射有利于葡萄的正常著色、葡萄多酚的合成。所以智利葡萄酒的酚類物質含量很高,對心血管疾病和動脈硬化的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智利的早晚溫差大,(可以達到18℃-22℃)這也有利于糖分和香氣的積累。我們知道,葡萄酒的酒精度是通過葡萄中的糖分在發酵過程中轉化而成的。絕大多數情況下,葡萄的糖分越高,酒精度就越高,酒質就越好。相比較溫帶海洋性氣候,夏季高溫多雨,不利于葡萄生長,生長期短,葡萄的甜度水平就達不到。而且早晚較大的溫差也極大抑的細菌和病蟲害的繁殖。就像卡曼娜在法國受根瘤蚜病而絕產,在智利卻生長良好。成為世界少有的智利獨特品種。
以上智利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為智利產出優質葡萄打下基礎。
二,從葡萄種植土壤方面來講,智利葡萄酒產區土壤主要有三大類。
粘土加碩石的土壤;花崗巖風化腐質土;粘土夾雜有機物、沙和黏土的土壤,這種土壤比較肥沃,有利于葡萄種植生長。
三,智利葡萄酒發展歷史上講。
智利雖然是新世界葡萄酒產國。但其種植歷史卻比較長。智利是西班牙殖民地,智利的葡萄種植可以追溯至1518年。1830年在法國人倡議下,智利成立了國家農業研究站,引進大量的法國、意大利品種。如赤霞珠(CabernetSauvignon)、黑皮諾(Pinotoir)、卡曼娜(Carménère)、美樂(Merlot)、夏多麗(Chardonnay)、長相思(SauvignonBlanc)、賽美蓉(Semillion)、以及雷司令(Reisling)等,開創了智利葡萄釀酒的新篇章。逐漸進入的外資,改善了葡萄園的種植技術,也為釀酒廠引進更為先進的設備。而且,智利酒業人員的素質普遍很高。從事酒生產部門的人員大多畢業于智利大學和天主教大學。釀酒師技術水平高,自然是釀出好酒的又一關鍵所在。
四,智利的有機葡萄酒
所謂有機葡萄酒,即在葡萄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,使用天然的動物糞肥、植物綠肥以及天然礦石和有機物來補充養分。因為智利葡萄的生長季節天氣干燥,加上早晚溫差大,都使得病蟲害不容易成活。而像夏季多雨的地區,葡萄就很容易得病。這時候如果不打藥,一年的收成就沒了。安第斯山脈的天然屏障也一直保衛著疆域免遭外來瘟疫的侵襲。智利的有些酒莊會在葡萄收獲后,將自己養的駝羊和綿羊放到葡萄園里,讓它們一邊吃園內的草和葡萄葉一邊排泄,既養肥了羊又施了肥。另外,被壓榨的葡萄酒渣也會被作為肥料施到葡萄園,不僅增加養分,還起到蓬松土壤的目的。智利人還有許多農業技巧來抵抗病蟲害。其實,智利產的很多葡萄酒都是有機的。只不過人家習以為常,有些酒家并沒有在酒標上特別標明而已。
另外,智利的土地成本較低。智利為發展中地區的發達國家。耕作成本和工業成本要遠遠低于歐洲,美洲和澳大利亞。環境和成本的優勢明顯。價格嘛,自然就降下去了。
現在智利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已經達到世界第三位。智利對中國的關稅是11.2%,根據中和智在2005年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,智利葡萄酒關稅到2015年將降至零,對于在中國推廣適合日常飲用的智利葡萄酒來說,這真的是好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