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“酒莊酒”,很多人都會有一些潛意識的反映,比如傳統、高價,但是很難說清楚它的定義。那么,“酒莊酒”的確切概念是什么呢?我們從下面的小問題來理解一下。
酒莊的概念是什么?
酒莊一個法文單詞——chateau,Chateau對應的英文詞是castle,但castle僅有城堡之義,并沒有與酒有關。但這并不代表Chateau一詞只出現在舊世界葡萄酒上,新世界酒標上有時也能見到,只不過這些產品背后通常都有法國的影子,要么是法裔業主,要么是法籍釀酒師。
而英文里的winery特指葡萄酒廠,法語里倒沒有專用的詞匯,只有泛指的négociant。
酒莊酒的來源是什么?
一般而言,酒莊酒的產量是限定的,不能超過酒莊自有葡萄園的產能。同時,法國的AOC原產地監控命名法對每個產區的產量都有明確規定,以著名的波爾多大區為例,每公頃(等于15畝)葡萄園產酒在5500到7700升之間(因酒種和年份會有差異),而梅多克medoc次產區則降到5500到6500升。勃艮第的Domiane則不同,可以租用他人的葡萄園,也可以收購同產區的葡萄來釀造,或者直接去購買、拍賣會上拍原酒,這是兩者的重大區別之一。只是,勃艮第產區地少量少,常常供不應求。
酒莊酒一定要在酒莊內灌瓶嗎?
其實“酒莊酒”概念中最核心的是葡萄、釀造和陳釀三個環節,非重點環節的灌裝并非區別酒莊酒與否的核心條件。實際上,法國酒莊產量普遍不高,酒莊里都沒有灌裝線,一般都是在灌裝時請移動灌裝車開進酒莊來完成灌瓶。如果不是在酒莊內完成,那你就不能在酒標上印上“在酒莊內灌瓶”這句話,僅此而已。從技術層面上來講,在酒莊內灌瓶,一能酒不被偷換,二能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氧化等對酒質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。
“副牌”、“三軍”能算“酒莊酒”嗎?
不少人把一些名莊的副牌理解成為營銷行為,這樣說不完全,至少初心是想尊重葡萄生長的自然規律、用年輕葡萄來釀副牌以確保正牌的品質。只是,副牌可以用酒莊的名字,但不能用“酒莊”一詞,就像小拉菲叫Carruades de Laifte。
除了副牌,還有一種情況,比如梅多克產區的中級莊ChateauTour Prignac坡立蔓酒莊,它出一款Grande Reserve de Tour Prignac,是酒莊里精選優質地塊的老藤所釀,比普通款品質更好,但與副牌一樣,可用酒莊的名字而不能用“酒莊”一詞。
以上兩種情況,用的是與正牌同一葡萄園的葡萄,并由同一釀酒團隊在酒莊里釀造、陳釀,所以,它們實際上屬于酒莊酒,盡管名稱里沒有“酒莊”一詞。
而后來又有人出了所謂“三”,這就與酒莊沒有關系了,只是該酒莊上層公司擴展的品牌酒。比如前述拉菲傳奇之于拉菲酒莊,又比如小龍船之于佰師桅龍船酒莊(Chateau Beychevelle),這兩者都是品牌酒,除了名字并無任何其他關聯。
一個酒莊只能有一個名字?
這個應該是了吧?恰恰又有例外,比如格拉芙產區的斐蘭德酒莊ChateauFerrende,是當地不多的既產紅葡萄酒又產白葡萄酒的酒莊之一,但它同時還出產紀龍酒莊ChateauGuillon,兩款酒的酒質是相同的,并無正副之分。原來現在的酒莊是由兩家酒莊合并而成的,像這樣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酒莊名稱可以保留使用,不管原先的城堡是否還存在。
我是壕,我可以造一個酒莊嗎?
對不起,在波爾多,即便你富可敵國,你也不可能新造一個酒莊,以你名字命名,或者以你父親、祖父的名字去命名它!比較可行的路徑是先購買一座現存的酒莊,然后改成你想要的名字(通常只是在原來名稱里加上一個新主人的姓氏)。
同產區的“酒莊酒”品質一定優于“品牌酒”?
沒有對,但多數時候是對的,尤其是前者更具特色與個性。這個其實很容易理解,好的品牌酒尤其是大品牌,產品一定富有該產區特色并代表該產區中高水平,但它瞄向大眾消費者,必須最大限度滿足大家的口味。而酒莊酒產量受限,瞄向有更多葡萄酒知識和經驗的小眾群體,當然要以自己的特色去吸引消費者。品牌酒與酒莊酒一起,體現出葡萄酒的豐富性和多樣性。
同產區的“酒莊酒”一定比“品牌酒”貴?
當然,酒莊酒通常也會比品牌酒貴一些,但也非高高在上、不可企及的。酒莊酒的價格區間非常大,低至百元以下,高至萬元以上,多數還是親民的。對于廣大葡萄酒消費者來說,日常消費品牌酒,偶爾探索酒莊酒,這是多數消費者進階成為葡萄酒愛好者、對葡萄酒了解加深以后,追求個性化消費的自然演化過程。
“酒莊酒”的準確含義是什么?看完本文之后有所了解了嗎?酒莊酒也有很多區別的,也不是一定會比名牌的酒要貴,也有很多平民的價格。我們要多點去了解葡萄酒,才能喝好葡萄酒。